这碗鸡汤要不要干
从姜萍事件说起
2024年6月13日,我在某个微信公众号看到江苏涟水中专学生姜萍取得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赛第12名的成绩的报道, 既感动又佩服,于是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: 「这很罕见、也很励志,我很喜欢看到这样正能量的新闻,因为它告诉我们,强烈的兴趣+一定的天赋+长期的坚持,就能取得一些成绩。」
报道出来后,网上出现各种关于姜萍是否作弊的讨论,其中不乏各路数学高手。由于官方不表态,这个新闻不断发酵,愈演愈烈,最终延伸到教育体制缺陷、性别对立等话题。
两周后,也就是2024年6月27日,北大数学教授袁新意发表文章《姜萍事件的疑点分析》,里面提到的论据令我信服。 而同一天江苏涟水县教育体育局回复称姜萍月考83分属实,则令我彻底相信姜萍作弊了。 因为我先后看过2024年阿里巴巴数学竞赛预赛的试卷和姜萍月考的试卷,前者我没把握拿一分,后者我保守估计拿 130 分是没有问题的。 所以月考83分的姜萍能够在不作弊的情况下取得竞赛预赛第12名,这无疑是天方夜谭。
然而官方始终不表态,直到2024年11月3日,阿里巴巴达摩院官网才公布了《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关情况说明》,同一天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也发布了情况通报, 双方均指出姜萍的指导老师违规,至此姜萍事件终于水落石出。
姜萍事件对我震撼比较大,我曾经无比希望这件事是真的,因为我喜欢这种破茧成蝶(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「逆袭」)的励志故事——我喜欢喝心灵鸡汤。 而这个事件出现反转后,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:如何正确地喝心灵鸡汤?
什么是「心灵鸡汤」
根据维基百科,「心灵鸡汤(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)」是指美国一家公司出版的《心灵鸡汤》系列书籍,这些书主题各异,但内容都是由普通人生活的励志真实故事组成。
根据百度百科,「心灵鸡汤」是指「具有动机强化(励志)作用的文章语段或者文段。」
综合两者,「心灵鸡汤」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励志,其媒介可以是故事、文章或语句。 考虑到某些书籍、音频或视频也具有励志作用,本文将「心灵鸡汤」定义为「具有励志作用的真实信息」。
列举一些我容易想到的心灵鸡汤:
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, 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,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. It was the mid-1970s, and I was your age.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, 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. 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: “Stay Hungry. Stay Foolish.” 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. Stay Hungry. Stay Foolish.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. And now, as you graduate to begin anew, I wish that for you.
我家就住在他读书的中学里,我家的厨房对着他高中住的那间小屋。 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,都会听到他在大声朗读背诵。 小时候贪玩,经常被老爸揪着去看他学习,透过那扇纱窗,我不知道我看到的,是一个宇航员的曾经。
被诊断“终生无法站立”的豆豆,学爬、学站、学走路,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——
什么是「毒鸡汤」
根据百度百科,「[毒鸡汤]」是指「表面看上去像是心灵鸡汤文,其实暗藏着营销和诈骗信息的文字内容」。 但根据网上使用「毒鸡汤」的语境,有些「毒鸡汤」只是为了追求流量(关注或转发),未必是营销或诈骗。 但「毒鸡汤」都有一个基本属性:假。因此,本文将「毒鸡汤」定义为「具有励志作用的假信息」。
按照这个定义,姜萍事件就是一碗毒鸡汤。再列举一晚网上曾一度流行的毒鸡汤:
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,灯火通明,座无虚席……“哈佛凌晨4点半”的故事,很多人都不陌生。然而,这个“完美的励志故事”,日前被证实纯属捏造。
据媒体报道,90后学生李柘远今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,他通过亲身经历和实地调查证明,网上热传的“哈佛凌晨4点半图书馆的景象”,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想象。 凌晨4点半的哈佛大学,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大学基本一样,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,都沉浸在睡梦中。
什么是「反鸡汤」
百度百科里面给出的「反心灵鸡汤」的定义是「反对那些偏离社会、雾里看花式的话语」,我觉得很不到位。 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《人民日报青眼:“鸡汤”与“反鸡汤”》则将「反鸡汤」概括为「对心灵鸡汤进行调侃、解构、证伪」,相对更恰当。 本文将「反鸡汤」定义为「具有泼冷水作用的调侃信息」。
(未完待续)